在叠石期间,范冲常与隐居黄冈山的赵鼎,以及好友魏矼、永年寺了空和尚等人,吟诗唱和,游历山川,过着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悠闲生活。
在生活中,范冲非常俭朴,唯爱吃鱼,一般隔三天就要买鱼吃。食用过草鱼、鲤鱼、鲫鱼等鱼后,他觉得有一种鱼鳞比较大、比较硬而且鱼鳞可食用的这种鱼口味鲜美,秀色可餐。于是他特喜食这种鱼。
当地一徐姓兄弟善捕鱼,他知道范冲喜食这种鳞可吃的鱼,就经常捕到这种鱼给范冲留着,开始他兄弟不收范冲的钱,范冲说:“你们靠捕鱼度日,怎能不收我的钱,按质论价,我分文不少。”
一日,徐姓兄弟将鱼卖给范冲时,范冲问:“常食此鱼,不知何名。”徐姓老大说:“此鱼还没正式名称,我们都说该鱼鳞片像盔甲,而且这鱼的鱼鳞不需刮掉,可食用,有的人说是盔甲鱼。”范冲问:“那么这鱼有没有故事来历?”徐姓弟弟说:“传说在隋朝末年有一将军兵败从开化向常山溃退,仅有二十多个兵士跟随,面对数倍的追兵,将军毫不畏惧,退到叠石这里因人困马乏,追兵已至,将军奋战至最后仅他一人,为了不当俘虏,将军纵身跳入深水潭。因将军身穿盔甲,很快沉入水底。然而敌兵退去后,乡亲们到河里打捞,却不见将军的尸体,后来河里竟发现这种鱼鳞较大的鱼。”
范冲听后抚掌而笑说:“此鱼鳞似将军的盔甲,而且不必褪去鱼鳞,就叫‘将军鱼’吧。”从此,该鱼有了正式的名称。
在常山,“将军鱼”是一道地域特色鲜明的菜肴,是渔家乐的招牌菜。相传明代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的何家人樊莹,为官清正廉明,深受人民爱戴。他自幼在长风河边长大,非常喜欢将军鱼,不但经常去河里捕鱼,自己还学会了鲜辣烹饪将军鱼技能,每逢家里来了客人,这道菜是唯一“逢客必上”的菜品。
吃这种鱼,不需要刮鳞,因为鳞是这道菜最有营养的部分;鱼烧熟后端到桌上,鱼鳞还是整整齐齐的,有人叫“将军不解甲”。
以前在长风、徐村一带曾流传说:“吃将军鱼,长大当将军”的说法,所以当地一些男孩都喜欢食用将军鱼,盼望长大当将军,带着兵士冲锋陷阵,驰骋沙场。
常山人挖掘常山本土文化,推送权威新闻,发布真实信息,通过优质原创文字、图片,组织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活动,歌颂大美常山,传播正能量,为常山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常山人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谢绝商业转载!
编辑:鹿先森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